9针+240ml......他(她)的人生重启了 | |||
|
|||
5天的捐献前准备,注射9针动员剂,各项指标符合造血干细胞采集标准……2月26日,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,淄博市第11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曹加花在山东省立医院成功捐献240ml左右造血干细胞混悬液。“在遥远的地方,我多了一个血脉相通的亲人。”记者在采集室见到曹加花时,虽然她有些许疲惫,但是眼神依然明亮,并比了个胜利的手势。“一想到患者等待救助的焦急,还有那份对生命的执着,我更加坚定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定。”完成捐献后,曹加花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,受捐者委托工作人员带来手写感谢信和小礼物,字字饱含深情:“原来这世界上真的有人愿意为了陌生人点燃自己的光……以后我每天醒来,都会摸摸自己的脉搏,感受那份有力的跳动。您就是那个在黑暗中为我点亮一盏灯的人。”看完感谢信,曹加花红了眼眶,“希望这份生命的礼物,能让他开启全新的人生,继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。” 继承丈夫遗志,12年无偿献血 2013年6月20日,对于曹加花来说,是无比悲痛的一天,她的丈夫因脑干出血不幸病逝。因丈夫是独生子,他的离去,让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她柔弱的肩上。除了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,她还要照料卧床近30年的婆婆和做过心脏支架手术的公公。 在悲伤与艰难中,曹加花不但没有被打倒,她还想起丈夫临终前的献血遗愿:他曾连续三次尝试献血,却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。为了弥补丈夫的遗憾,更为了一个可能消逝的生命得以延续,曹加花毅然踏上了无偿献血的道路。 “他走的那天是6月20日,往后每年的这一天,我都会去献血,也算是对他的一种思念。”从2013年起,曹加花便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,这一坚持,就是12年。 12年的时光里,她用行动诠释着爱的力量。“每一次躺在献血椅上,看着自己的血液缓缓流入血袋,我都觉得,这可能是某个垂危生命的希望曙光。”曹加花说,在这十余年间,她见证了许多生命因无偿献血而重获生机,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继续走下去的决心。 配型成功,毅然决定捐献 2024年12月24日,是个特别的日子,既是曹加花45岁的生日,也是她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。这一天,她接到桓台县红十字会的电话通知,得知自己的骨髓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,这意味着她有机会挽救一个素未谋面的生命。 “接到电话后,我是既激动,又有些不安。”曹加花说。激动的是生命有奇迹,自己的骨髓竟然能够与患者配型成功;不安的是未知的挑战,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于她来说,是一次全新的经历。 然而,当她想到患者对生命的渴望和等待救助的急迫时,曹加花心中的不安瞬间被坚定所取代。 她通过桓台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细心的讲解,在核实好情况的真实性后,第一时间同意并了解了整个捐献流程。2024年12月28日,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,她在定点医院做了全面体检。曹加花的积极配合,让整个捐献工作得以顺利推进。而家人以及亲朋好友的支持,也让曹加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。他们理解曹加花的选择,为她的善良和勇敢感到骄傲。 仁心善举,诠释生命大爱 2月21日上午,曹加花顺利抵达山东省立医院。 2月22日起,医护人员每日为曹加花注射动员剂。曹加花积极配合,通过晒太阳、看书、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自己。 2月25日,得知指标良好,曹加花悬着的心终于放下。她满怀期待:希望第二天的采集顺利平安。 2月26日,曹加花正式完成捐献,并出院回家。 ………… “她是一个善良、乐观、有大爱的人。”正如曹加花多年好友王秀岭所说。曹加花的公益之路,远不止于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。多年来,她一直活跃在各个公益领域,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温暖与希望。2022年,曹加花加入桓台益民应急救援队;在金晖助老理发活动中,她耐心地为老人们修剪头发,陪他们聊天,让老人们感受到关爱;她积极参与桓台县贫困儿童流动图书配送流转工作…… 在社会的各个角落,总有一些平凡人用不平凡的仁心善举,诠释着生命的无私大爱,汇聚成一座城市的温暖之光。 据了解,淄博市自2002年启动造血干细胞捐献生命工程以来,累计完成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1.5万余份,成功实施捐献案例达119人次,入库志愿者规模与临床捐献总量持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。市红十字会也呼吁更多18—45周岁的爱心人士加入中华骨髓库,用可再生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,为生命接力注入淄博爱心力量,用善行义举彰显文明城市温度。 曹加花常说:“和一群有爱的人在一起做有意义的事,是我的荣幸更是一种喜悦的幸福。”她希望通过自己和每一位捐献者的实际行动,影响更多健康适龄志愿者积极加入中华骨髓库,用微小善举点亮他人生命之光。 |
|||
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 |
|||